本周发的文章:2017年9月,3岁的王凤雅小朋友被查出早期治愈率极高的恶性癌症,家人在网上(水滴筹,火山,快手)公开募款达15万元,却带着女孩的哥哥去北京治疗兔唇,在得到捐款而没得到治疗的情况下,2018年5月4日,确诊仅8个月后,3岁的小凤雅离开了人世。事后,孩子家属却拒绝透露筹款金额和剩余资金。
看完新闻,气不气?气是肯定的,评论里有人说建议这一家子全部以诈骗罪和遗弃罪起诉,也有贱友说对我们大环境下的慈善死心吧!今天就来讨论下:当你的善良被他人消费或欺骗后,你还会继续行善吗?
任何有益于社会的事,都是善,但感觉现在说到慈善就是钱,农科院的成果直接给社会温饱,稳定,没有那个慈善组织认账。而炒的很热的救救白血病,对千万白血病友起了什么作用?是善吗?关心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真慈善,其码要关心慈善的结果。不关心结果是欺骗社会,是伪善。
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分辨得清楚呢?有人说其实街头的沿街乞讨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很好分辨,前提是你是真的愿意帮助他们并花一点时间。街边的骗子钱来的太容易了,以至于他们完全没有压力去编一个天衣无缝的故事。但我也许我在掏钱的那一刻只是觉得对方需要帮助,至于他身后有几套房,身价多少我没法的查,也不想去查。
但是绝大多数施舍的人并不是真的在意乞讨者的真假,因为很多人不是真的在做慈善,他们是在消费慈善。只要花一点点小钱就能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好人,从而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,何乐而不为。
套用狼来了原理,一次被欺骗可以说人有问题,如果几次都出问题呢?你还会继续行善吗?听一听大家的观点和看法。
有些人,迟早是要被淘汰的。
5月25日 22:53
河南那个女童得了眼癌,她妈在网上众筹了3万多元钱,给孩子治病,没治好,孩子死了。
这么稀松平常的一件事,每天都在发生。明显就没啥意思。
但是经过聪明的自媒体人给你这么一改编,起个咪蒙式的标题《恶毒母亲利用女儿绝症诈骗网友捐款》,你看,是不是一下子就炸了。
https://www.weibo.com/nimui?is_all=1#_0